名言看网 > 名言 > 名人 > 隋唐五代 > 郭孝恪

郭孝恪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03:10:29

郭孝恪

郭孝恪(?—649),许州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,唐朝名将。

史书称郭孝恪“少有奇节,不治赀产”(《新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,所以其父兄都把他当做无赖。时值隋朝末年,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,骄奢荒淫,连年大兴土木,不断对外用兵,繁重的徭役、兵役使得田地荒芜,民不聊生,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时李密率领的瓦岗军聚众瓦岗寨(今河南滑县南),活跃在中原大地,由于郭孝恪的家乡离瓦岗寨不远,所以郭孝恪带著乡里数百人于唐武德元年(618年)前去投靠李密。李密见到郭孝恪后,非常高兴,对其说:“昔称汝颍多奇士,故非谬也。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令其与徐世绩守黎阳仓(今河南浚县西南),此后几年里。郭孝恪一直在徐世绩的手下当长史,不离左右。

九月,李密在邙山之战中败于隋江都通守王世充,在进退两难的窘境下,李密率残部2万人进入关中,投降了唐王朝,瓦岗军起义至此失败。李密的其他将帅和州县首领则多归附于王世充,唯独徐世绩管李密其旧境东至于海,南至于江,西至汝州,北至魏郡,未有所属。此时已到十一月,随李密到长安的魏征自己请求招抚潼关以东地区,并致书徐世绩,劝他尽快投降唐。徐世绩于是决定向西归唐,对郭孝恪说:“魏公既归大唐,今此人众土地,魏公所有也。吾若上表献之,即是利主之败,自为己功,以邀富贵,吾所耻也。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,总启魏公,听公自献,此则魏公之功也。”(《旧唐书·李列绩传》)郭孝恪到长安后,先到李密处将书信交与李密。此时唐高祖李渊已听说郭孝恪到长安,但却没有奉表,只有书信给李密,非常奇怪。郭孝恪见到唐高祖后,陈述了徐世绩的意思,唐高祖感叹道:“徐世绩感德推功,实纯臣也。”(《旧唐书·李列绩传》)赐他姓李。郭孝恪则为封阳翟郡公,拜宋州刺史,令其和李世绩策划经略虎牢以东地区,所得州县,委任他们选补官吏。

武德二年(619年)十月,夏王窦建德为扩张势力范围,率兵赴卫州(治卫县,今河南淇县东),过黎阳30里处,为李世绩部将丘孝刚击败。窦建德于是回军攻破黎阳,俘唐淮安王李神通、李世绩父李盖、魏征和唐高祖之妹同安公主,唯李世绩率几百骑兵逃过黄河。几天后,李世绩因其父被俘,被迫返回黎阳投降窦建德。窦建德命李世绩为左骁卫将军,镇守黎阳。

李世绩归降窦建德后,虽被委任左骁卫将军要职,仍一心归唐,与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。郭孝恪说:“吾新事窦氏,动则见疑,宜先立效以取信,然后可图也。”(《资治通鉴·卷第一百八十八》)李世绩乃于十一月攻陷获嘉,俘获甚多,献于窦建德,窦建德因此对他十分亲信。

武德三年(620年)正月,窦建德妻兄、行台曹旦在河南大肆掠夺骚扰,引起众多归附者不满。当时相州(治安阳,今属河南)农民起义首领李文相率众5000余人驻守孟津中洋城(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沙洲上),与李世绩结为兄弟,共谋袭杀窦建德归唐。李文相于当晚召曹旦手下23位副将,灌醉后杀死。曹旦部将高雅贤、阮君明率部在黄河北岸尚未过河,李文相用4艘大船运北岸300士兵过河,在河心将其全部杀死。一兽医侥幸脱逃报告曹旦,曹旦遂严加戒备。李文相在起事后,才派人通知李世绩。当时李世绩营地与曹旦相接,郭孝恪劝李世绩去袭击曹旦,但李世绩犹豫不决,李世绩闻曹旦已有防备,便和郭孝恪率数十骑投唐,于三十日到达长安。

唐灭刘武周后,唐高祖为统一天下,于七月命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,并遣使与窦建德言和,争取其中立。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驻蒲阪(今山西永济西南),以防突厥南犯。

窦建德恐唐灭郑后危及自己,决定实行联郑抗唐,待机灭郑,进尔夺取天下,于三月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,连克管州、荥阳(治今荥阳)等地,进屯成皋(今荥阳汜水镇)之东。此时突厥颉利可汗为策应王世充,再次率军南犯并州、石州(治今山西离石)等地。面对洛阳坚城未下、窦军骤至的危急情况,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。萧璃、屈突通、封德彝等多数人认为唐军长期顿兵坚城,过于疲惫,一时难以攻下洛阳;而窦建德气势正盛,唐军将腹背受敌,主张退保新安(今属河南),相机再战。而郭孝恪则认为:“世充日?月迫,力尽计穷,悬首面缚,翘足可待。建德远来助虐,粮运阻绝,此是天丧之时。请固武牢,屯军汜水,随机应变,则易为克殄。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此时记室薛收也说:“世充保据东都,府库充实,所将之兵,皆江、淮精锐,即日之患,但乏粮食耳。以是之故,为我所持,求战不得,守则难久。建德亲帅大众,远来赴援,亦当极其精锐,致死于我。若纵之至此,两寇合从,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,则战争方始,偃兵无日,混一之期,殊未有涯也。今宜分兵守洛阳,深沟高垒,世充出兵,慎勿与战,大王亲帅骁锐,先据成皋,厉兵训士,以待其至,以逸待劳,决可克也。建德既破,世充自下,不过二旬,两主就缚矣。”(《资治通鉴·卷第一百八十九》)李世民采纳二人的建议,命齐王李元吉等继续围困洛阳,亲率精兵步骑3500人于二十五日进驻虎牢。五月初二,窦建德军被全歼,李世民随即回师洛阳,迫使王世充于初九率部2000余人出降。

洛阳、虎牢之战,是唐统一战争中最关键一战,唐军取得“一举两克”的重大胜利,为唐朝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。郭孝恪也因出众的谋略为李世民所常识,在召开庆功会时,李世民对诸将说:“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,王长先龙门下米之功,皆出诸人之右也。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并迁上柱国。

此后的十余年间,郭孝恪历任贝(治清河,今河北清河西北)、赵(治赵县,今属河北)、江(治湓口,今江西九江)、泾(治安定,今甘肃泾川北泾河北岸)四州刺史,在任颇有政绩,入为太府少卿,转左骁卫将军。

贞观十六年(642年),郭孝恪拜凉州(治姑臧,今甘肃武威)都督。八月二十日,唐廷又授郭孝恪金紫光禄大夫,安西(今新疆库车)都护、西州(治高昌,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遗址)刺史。西州原为高昌旧都,镇兵以及迁徙流放的犯人都居住在此,较为混杂,与中原又有大漠相隔,所以与朝廷音信隔绝。郭孝恪到任后,推诚抚御,大获其欢心。

时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可汗后,于十六年秋又袭灭吐火罗,侵扰西域地区,扣押唐使者,并派兵进扰唐伊州(治伊吾,今新疆哈密)。郭孝恪率轻骑2000自乌骨邀击,将其打败。乙毗咄陆又遣处月、处密诸部围攻天山县(今新疆托克逊东北),郭孝恪将其击退,乘胜进占处月俟斤所居之城(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),并一直追至遏索山(在今乌鲁木齐西南),收降处密兵众,然后凯旋。

在西域诸国中,焉耆国早在贞观初年即遣使入贡,一直与唐保持良好关系。贞观十四年(640年)八月,唐交河道行军大总管、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击灭高昌国(都高昌城,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)后,唐太宗还曾下诏将所获700名焉耆国人还于焉耆国。同年,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的弟弟迎娶了焉耆王之女,约为唇齿之邦。焉耆从此对唐的贡赋多有缺漏。为此唐太宗曾令郭孝恪观察其动态,伺机发兵。

贞观十八年(644年),郭孝恪见时机成熟,便请求朝廷派兵讨伐。九月,唐太宗诏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。率步骑3000出银山道进攻焉耆。适逢焉耆王弟颉鼻叶护兄弟三人来至西州,郭孝恪遂以颉鼻弟栗婆准为向导。焉耆城(今新疆焉耆西南)四面环水,国王突骑支仗恃地形险恶疏于防备。郭孝恪率军倍道兼行,夜至城下,命将士泅水渡河,拂晓时发起进攻,登上城堞,斩俘7000多人,擒获突骑支。《草原帝国》中说“郭孝恪巧妙地进军,于夜间从裕勒都斯河方向靠近焉耆,黎明时攻占了这座处于惊恐之中的城市。”郭孝恪留栗婆准代理国政,带著突骑支凯旋。三日后,屈利啜率西突厥救兵赶至,囚栗婆准,令轻骑5000追赶郭孝恪至银山(今新疆托克逊西),郭孝恪领兵还击,大败突厥军,又追击数十里而还。此后焉耆人拥立栗婆准堂兄薛婆那支为国王,仍然依附西突厥。

九月二十一日,唐太宗对身边大臣们说:“孝恪近奏称八月十一日往击焉耆,二十日应至,必以二十二日破之,朕计其道里,使者今日至矣!”(《资治通鉴·卷第一百九十七》)话还没说完,驿站快骑就到了。唐太宗闻讯,大悦,赐玺书慰劳郭孝恪:“卿破焉耆,虏其伪王,功立威行,深副所委。但焉耆绝域,地阻天山,恃远凭深,敢怀叛逆。卿望崇位重,报效情深,远涉沙场,龚行罚罪。取其坚壁,曾不崇朝;再廓游魂,遂无遗寇。缅思竭力,必大艰辛。超险成功,深足嘉尚。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

十月,郭孝恪押送焉耆王突骑支及其妻子儿女到洛阳拜见唐太宗,唐太宗敕令宽宥了他们。

早唐朝建立后,龟兹(今新疆库车)王苏伐叠便遣使朝唐。贞观四年(630年)又遣使献马。太宗赐其以玺书,抚慰甚厚。后龟兹臣属于西突厥,并在唐军攻焉耆(今新疆焉耆西南)时,派兵增援焉耆,从此不再朝贡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十二月,苏伐叠死,其弟诃黎布失毕立,继续有失臣礼,进犯邻国。太宗为打通西域商路,决定发兵攻灭龟兹。遂于二十六日诏使持节昆丘道行军大总管、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,副大总管、右骁卫大将军契?何力以及郭孝恪等率领唐军,并发铁勒13州、突厥、吐蕃、吐谷浑等10余万(一说10万)骑,向西进攻龟兹。

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十月,唐军首先击败西突厥处月、处密二部,消除进军龟兹的侧后威胁。十二月,唐军进逼龟兹都城,诃黎布失毕轻骑西逃,遂克其城。郭孝恪与曹继叔、韩威率部留守该城,阿史那社尔自率沙州刺史苏海政、尚辇奉御薛万备等精骑追击诃黎布失毕。唐军行军600里,诃黎布失毕慌忙退保拨换城(今新疆阿克苏)。阿史那社尔挥军攻城40天,至闰十二月初一,攻克该城。诃黎布失毕、羯猎颠被俘。那利只身逃走,然后暗中引西突厥之众和本国兵万余人,回袭郭孝恪部。时郭孝恪认为余部未平,便在城外扎营,龟兹人便对对郭孝恪说:“那利为相,人心素归,今亡在野,必思为变。城中之人,颇有异志,公宜备之。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但郭孝恪未听龟兹人好言预告,疏于戒备。待那利部万余人突然逼近,即率所部千余人入城。但那利部众已登城,与城内降者相配合,共击郭孝恪部,矢刃如雨,郭孝恪不能挡,复将出城,战于西门,结果中流矢而死,其子郭待诏也同时阵亡。于是城中大乱。此时,唐仓部郎中崔义超为守卫军需物资,临时召募200人,与那利部激战于城中。曹继叔、韩威各率所部迅即从城西北隅进击那利部,经一夜激战,将其击退,斩首3000(一说3000余)级,那利逃走,城中复定。

唐太宗得知郭孝恪的死讯,起初责备郭孝恪不加警备,以致丧命,便夺其官职。后怜其为国而死,便为其家举哀。唐高宗李治即位后,追还郭孝恪为安西都护、阳翟郡公,郭待诏赠游击将军,赐物三百段。

郭孝恪的生活非常奢侈,“仆妾器玩,务极鲜华,虽在军中,床帐完具。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郭孝恪还曾向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行贿,但被阿史那社尔所拒,唐太宗闻讯后说:“三将优劣之不同也。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,可谓自贻伊咎耳。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

郭孝恪次子郭待封,在唐高宗时官至左豹韬卫将军。咸亨元年(670年)时,随薛仁贵率兵讨吐蕃,于大非川败于吐蕃名将噶尔·钦陵,减死除名。少子郭待聘,官至宋州刺史。

“孝恪机钤果毅,协草昧之际;树勋建策,有杰世之风。然而务奢为恒,既未尽善,举众失律,不其惑与!”(《旧唐书·郭孝恪列传》)

相关推荐

热门阅读